欢迎进入湖南佰炼律师事务所官网!
栏目分类
律所动态
0731-89693008
在汽车行业,产品的安全性能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车企也常常通过各种方式来展示自家产品的安全性,碰撞测试便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然而,近期理想汽车在新车发布过程中所进行的一次碰撞测试,却将理想汽车与东风柳汽旗下的乘龙卡车卷入舆论漩涡,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更是值得深入探讨。
碰撞测试事件回顾
2025年7月29日,理想汽车在发布其首款纯电SUV理想i8时,播放了一段令人震惊的碰撞测试视频。视频中,理想i8以相对速度100公里/小时与一辆8吨级的乘龙重卡进行正面碰撞。碰撞结果显示,理想i8在碰撞后A/B/C柱均无变形、九气囊全开、电池无起火漏液、车门自动解锁,理想汽车借此宣称理想i8具有公路坦克级安全性能。
但这一视频迅速引发争议。由于最初发布的视频中,重卡车型方向盘未打码,很快被认出是乘龙卡车,大量用户涌入乘龙卡车的社交平台,质疑“卡车撞不过SUV”。7月31日,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乘龙卡车所属公司)发布正式声明,指控理想汽车未经授权使用并扭曲传播其乘龙卡车的碰撞测试视频。声明指出,理想汽车的行为已构成严重侵权,且远超正常商业竞争范畴,严重误导和损害了公众知情权,对东风柳汽的品牌及商业名誉带来巨大负面影响,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及《民法典》等相关法律。
理想汽车通过封面新闻回应称,理想i8和卡车撞击的超级实验,是基于用户真实交通会车场景的模拟,全权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测试认证。试验场地、测试设备以及市场端随机购买的测试卡车均由检测机构提供,理想汽车没有任何指定。8月3日晚,理想汽车再次发布说明,称对于测试过程导致东风柳汽乘龙品牌被意外卷入舆情争议,实属无心之举。测试方中国汽研也发布声明函,称该测试项目仅验证理想i8车辆安全性,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的安全性能评价。
理想汽车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分析
一 《反不正当竞争法》层面之商业诋毁、虚假宣传
商业诋毁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规定,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在此次事件中,如果理想汽车通过该碰撞视频,刻意营造乘龙卡车安全性不佳等虚假印象,以此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那么就可能构成商业诋毁。
虚假宣传行为:该法第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理想汽车若在未充分披露测试条件、车辆状况等关键信息的情况下,直接展示碰撞结果以突出自身产品安全性,而这些信息的缺失可能导致消费者对两款车的安全性能产生错误认知,那么就可能构成虚假宣传。比如,若测试中的乘龙卡车存在改装、减配、车头未上锁等情况,或者测试场地、车速等环境因素并非正常交通场景下的状态,而理想汽车未对此进行说明,就可能误导消费者认为理想i8在正常情况下比乘龙卡车安全很多。
二 《民法典》层面之名誉权侵权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理想汽车未经授权使用乘龙卡车进行碰撞测试并发布视频,且视频内容可能使公众对乘龙卡车的安全性能产生负面评价,从而损害了东风柳汽的商业名誉。即使理想汽车并非故意贬低乘龙卡车,但客观上该视频传播后对东风柳汽的品牌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若东风柳汽能够证明其名誉权受到侵害,理想汽车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如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以及赔偿经济损失等。经济损失可能包括因品牌声誉受损导致的销量下降、市场份额减少等。
理想i8与乘龙卡车的碰撞测试风波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商业竞争事件,其中还涉及到诸多复杂的法律问题。这一事件也为车企在进行产品宣传和市场竞争时敲响了警钟,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尊重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宣传内容真实、准确、合法,避免陷入法律纠纷。而对于消费者而言,也应理性看待各类产品宣传,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多方了解信息,做出明智的消费决策。
后记
截至本文发稿日,大量针对理想车主的负面信息在网络上呈爆发式传播。理想汽车法务部在平台发文称,此类负面信息在24小时内不间断地在多个平台密集发布。以8月3日为例,仅从0时至早7时,在某一个平台上就集中出现了45篇标题为《以前真没注意,理想车主,没有意外,一律乱停车…#理想车主》的相同视频,甚至在凌晨时段,这种大量密集的攻击行为都未停止。理想似乎又成为了被名誉侵权、被不正当竞争的受害者,然而真正的受害者却一定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和广大车主,车企之间相互抹黑、不正当竞争最终导致的一定是整个行业的衰败。